文:林郡妙
 
世代現象,年近三十理直氣壯家裡蹲,爸媽是我的提款機
 
  早已成年卻還靠父母供養的「啃老族」越來越多,有的以升學為名義,有的自認懷才不遇,父母心甘情願當提款機,子女理直氣壯啃光父母退休老本…
 
  李伯伯和他25歲的兒子站在一起,像是來自不同的世界。李伯伯身上褪色的襯衫與長褲是好幾年前買的,頭上明顯的白髮沒有刻意染黑,裝隨身物品的手提包是農會發的贈品,腳上穿的這雙新布鞋則是他自豪的新貨,從大賣場購得,一雙299元;他兒子則是穿揹知名品牌最新款的衣褲、背包,足蹬一雙三千多塊的品牌球鞋,一頭有型的短髮還特地挑染過。
 
  李伯伯的兒子在兩年前大學畢業,到現在的身分還是研究所重考生,所有生活支出、補習班學費全部由李伯伯負擔。早先存了筆錢要享受退休生活的他,深怕老本被兒子花光,53歲高齡當起社服機構的專車司機,每天早上六點出門上班,月薪一萬四的他穿著儉樸、生活能省則省,看著兒子拿著他的血汗錢拚命置裝,只說:「年輕人嘛!打扮比較有自己的主。」
 
高學歷失業,啃老族暴增
 
  曾有道謎語這麼寫著:「一直無業,二老啃光,三餐飽食,四肢無力,五官端正,六親不親,七分任性,八方逍遙,九(久)座不動,十分無用。」謎底講的正是如李伯伯兒子一般的「啃老族」,形容生活全靠著父母供養的成年人。
 
  如今,畢業卻不就業,零收入卻又出手闊綽的啃老族,人數在台灣日漸攀升。高等教育逐漸普及、高階工作沒有相對增加的情況下,越來越多人大學、碩士畢業卻找不到一份理想工作,或是擔心「畢業即失業」,乾脆無限期延長青春期,逾就業年齡還在等工作、讀大學、不斷考研究所。至於生活收入怎麼來?當然是來自養了自己20幾年的爸媽。
在對岸的大陸,啃老的問題也漸趨嚴重,大陸一胎化政策讓獨生子女變得恃寵而驕,據統計,有三成以上的年輕人靠著父母生活,他們雖曾試圖找工作,但眼高手低,高不成低不就的結果,只能回家靠父母,每天睡到自然醒、網路聊天、唱KTV、喝咖啡…,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。
提款機身分,讓爸媽想退不能退
 
  今(2007)年十月,一本《笨蛋,問題出在四年級!》的著作問世,五年級生作者在書中火力全開,極盡嘲諷之能事,毒舌批評職場上的四年級生。書中指出,四年級生霸占公司高位、遲遲不肯交棒,五年級生早已做好接班人姿態卻苦無往上爬的機會,作者嚴厲批評四年級生是一群不肯讓路的路隊長、占著毛坑不拉屎的敗類。
 
  但四年級生真的想當那塊擋住別人前途的大石頭嗎?文字工作者鉛筆丁,在書評中有不同見解:「這群多數上有高堂、下有不願或未獨立子女,被上下兩代夾殺的『三明治人』,尚未卸除『提款機』的身分,經濟的擔子讓他們有著『想退而不能退』的苦處。」
 
  以20幾歲結婚生子推算,四年級生特別是四年級前段班或三年級後段班,現在多是子女已二、三十歲的爸媽,若是子女不肯自立,想卸下工作重擔也難。44年次、在銀行擔任分行經理的 高先生就說,「我女兒27歲、兒子25歲,一個碩士畢業找不到工作,一個在讀研究所,老婆又是家庭主婦,我不養家,誰來養?」
 
補償心理發酵,能給多少是多少
 
  高先生的言辭透露出這群父母的無奈,但是子女仍不願脫離青春期,想退休卻無法如願的爸媽,究竟該怪誰?研究親子、社會關係多年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伊慶春說,其實這種啃老的現象,在重視子女教育的華人世界尤其顯著。
 
  伊慶春解釋,西方國家的父母在子女年幼時,便以各種方式訓練子女獨立自主的能力,很多人在中學時期便半工半讀、賺取自己的部份生活費。雖然近年來經濟不景氣,有些西方國家年輕人因收入不敷開銷,也搬回家與父母同住節省花用,但諸如此類的情形比起東方國家,還是小巫見大巫。
 
  「華人價值觀普遍重視教育,子女如果要念書,父母高興都來不及了,哪會說不?」伊慶春說,從前沒有啃老族,並不表示老一輩父母不溺愛子女,而是手邊沒有多餘的錢容許他們這麼做。
 
  現代的三、四年級父母則不同,他們生在二次大戰剛結束的年代,物質生活條件極差,受教育的機會也少,但恰巧在他們就業年齡時,正值台灣經濟快速起飛,當時工作好找、賺錢容易,如今雖然手頭寬裕,內心卻有著當初無法多讀點書的缺憾,孩子想繼續升學,他們沒有不贊成的理由。
 
  伊慶春補充,即使不是財力雄厚的中高階主管,三、四年級的勞工階級父母也會因「補償心理」作祟,認為子女不該走自己的回頭路,不能因「沒錢讀書」而落得如此辛苦,會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受最好的教育、過最好的生活。
 
爸媽說一套、做一套
 
  「補償作用」在內心不停發酵,造成這些爸媽們「口是心非」。本刊特地就子女自立議題,訪談了22位40歲以上、仍然在職的爸媽,問及「能否容忍子女年過25卻仍在家等工作,吃住都靠父母?」,僅有一位受訪父親可忍受子女待業在家裡蹲上一、兩年,其餘受訪父母一致表示無法接受。
 
  反對的理由包括:「25歲正是事業的黃金衝刺期」、「學校畢業就該到職場磨練成長,以免失去生存競爭力」、「會養成吃不了苦的習慣,害了孩子一輩子」、「子女身心會無法健全發展」、「過於寵愛會養成子女不知感恩,到頭來反而會抱怨父母」等。
 
  但妙的是,受訪父母雖無法接受定中有「啃老族」存在,認為過分溺愛適足以害之,他們卻也同時表示:「如果孩子留在家是為了要繼續念書,就又另當別論。」仍要為25歲無業兒子生活花用操心的李伯伯也說,他明知道兒子該獨立了,但又怕孩子讀得不夠、比不過別人,只好咬牙苦撐,供養兒子一考再考研究所。
 
理直氣壯,吃定父母
 
  將同樣問題發表於BBS討論版,詢問年輕一代網友的看法,大部分網友認為「啃老」現象很正常,只要「家裡夠有錢,再養個幾年也沒差。」也有年輕網友說:「如果爸媽主動給錢也毋須拒絕,有些爸媽心疼孩子想表達心意,不拿說不定父母心裡還不是滋味呢!」
 
  還有網友認為:「如果有想充實的技能,家裡又幫得上忙,拿些生活費其實不為過,只是要有借有還。大部分這樣的人(指跟爸媽拿生活花用的人),你看到的只是他們的蟄伏期,未來的日子會怎麼樣變化,大家都不知道。」
  父母一再給孩子找藉口的機會,似乎讓他們不肯長大都有了正當理由。
 
別讓退休老本被啃光
 
  不過伊慶春說,成年子女長期在家待業,再有錢的父母也不一定會欣然接受,還可能讓家庭關係陷入緊張。她說,父母當然希望子女能在職場上出人頭地,但看著子女一天天長大,工作成績卻沒跟著成長,內心多少都有「恨鐵不成鋼」的感慨。
 
  從前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時代,賺錢不是難事。伊慶春說,今昔兩樣情,讓很多三、四年級的父母難以想像「現在工作有多難找」,甚至有爸媽看到子女國立大學畢業,應徵工作的起薪只有二萬五,就要子女「別委屈自己,不要做了」。
 
  公司裡有不少七年級員工的先勢集團營運長黃鼎翎說,父母過度呵護子女,子女看來很幸福,但將來父母年老或離開人世,頓時失去靠山、無所適從的他們反而更可憐。
 
  伊慶春說,縱使政府的教育與經濟政策,要為「啃老族」的出現負一部分責任,但既然爸媽們無法改變社會現狀,不如認清時代變遷的事實,及早放手讓孩子闖一闖,讓他們實際體會生活的辛苦,啃老青年才有機會脫離襁褓期,成為有能力養活自己與父母的「養老族」。
 
  22位受訪父母裡,有7位表示,為子女的生活操勞是一輩子的事,也有過半數人認為,在子女無法學會自立前,他們不可能安心退休。但是,為子女辛苦那麼久,也該為自己想想了。學會對孩子「殘忍」吧!否則期待已久的退休生活,永遠只能在夢裡度過,甚至連退休老本都可能被啃光!
 
不退休的爸爸:女兒永遠是我的小公主
 
  在機械化生產尚不盛行的六、七零年代,37年次的 陳先生和親兄弟合開的布料行生意十分暢旺,商業手腕極佳的他,手上客戶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數不清,勤儉的個性加上生財有道,即使後來布料行生意逐漸沒落,他早已累積數千萬家產。多年前,他更以低於市價的金額,買下後來被稱為「台中地產王」的台中七期重劃區透天樓房,現在市值不但漲了兩倍,一樓店面還出租,每月有可觀房租進帳。
 
  相對於生意上的大膽作風, 陳先生在家裡卻是對子女保護過了頭的緊張爸爸。他的兩個女兒並非在家啃老、逃避就業的的「襁褓青年」,31歲和28歲的她們都有正當穩定的工作,只是他總把女兒們看成永遠長不大的小女孩。
 
  小女兒在郊區找了份貿易公司的工作, 陳先生擔心涉世未深的女兒會找到空頭公司做白工,特地 和太太騎了四十分鐘的摩托車到公司確認狀況,向附近的街坊鄰居打聽公司風評,還仔細勘查了附近路線、畫了地圖教女兒怎麼到公司最節省時間。
 
  至於在彰化一家醫院擔任護士的大女兒, 陳先生則是天天台中彰化兩地接送上下班,旁人不解他為何不給有汽車駕照的女兒自行開車,或是乾脆讓女兒在醫院附近租個房子,他說,「女兒工作要輪大夜班,晚上女孩子單獨回家危險,一個人住外面我也不放心。」
 
  至於兩位女兒的吃、住、生活所有開銷,除了女兒外出旅行的旅費外, 陳先生幾乎是能給則給,他的觀點是:「父母手頭還寬裕的時候,就盡量別讓孩子花錢,好讓她們為將來多灰點本。」
 
  久而久之, 陳先生對女兒無微不至的照顧,竟被她們視為理所當然。大女兒今年結了婚,婚後和從家鄉高雄北上工作的丈夫定居台中,但台中近來房價飆漲,兩個年輕人負擔不起房貸壓力,就順勢住在家裡了。這下 陳先生 和太太又多了「兒子」要照顧,他叮囑太太,飯桌上魚、肉、青菜、水果樣樣不可少,就怕女婿在他家吃得營養不均衡,而他照樣每天接送女兒上下班,因為女婿白天要上班無暇代勞。
 
  陳先生現在逢人就抱怨:「女兒都結婚了,還要我這老爸爸做牛做馬!」但話一說完卻又急著去市場買菜為女兒、女婿加菜。連旁人都搞不清:到底是女兒不夠獨立,還是做父親的不肯放手?
 
不退休的媽媽:兒子只是還沒遇到伯樂
 
  傍晚五點,54歲的阿美姨戴著老花眼鏡,專注完成今天最後一雙襪子加工。離開工廠,她趕著回家煮晚飯給兒子吃,深怕他餓著肚子。
 
  阿美姨的兒子68年次,四肢健全、腦袋正常,只是大學讀了七年,目前還待業在家。頭一次念大學,大三就被「二一」死當退學,重考後終於把大學念完,畢業後卻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,阿美姨替兒子辯解:「他頭腦好,進小公司會埋沒仔,好工作要慢慢找。」
 
  算算同齡的年輕人,工作經驗都有四、五年了,阿美姨兒子的履歷卻是一片空白。不過,兒子遊手好閒,女朋友倒是沒有少交,從高中到現在換了好幾個女友,平日生活、請女友吃飯、看電影都要花錢,這些費用就靠阿美姨到加工廠當女工來支應。
 
  兒子大學被退學,阿美姨解釋為「年輕人一時糊塗愛玩」;交女友花費多,阿美姨說是兒子「對人太好」。問阿美姨年紀這麼大還要辛苦賺錢養兒子,難到不曾感慨?她說,「我兒子不偷不搶,也沒犯什麼錯,頂多還沒找到工作而已。」
 
  阿美姨的丈夫擔任國道客運司機,一個月薪水三萬多,每月還有固定的八千元房租收入,兩老在鄉下生活是綽綽有餘,但若還要支付兒子的龐大開銷,阿美姨就非得到工廠上班不可。
 
  日前新聞報導,基隆有位65歲的老媽媽常到漁港,等待遠洋漁船工人卸貨,撿他們不小心灑落在旁的免費魚蝦。老媽媽養了三個學碩士畢業卻失業在家的兒子,一家人生計就靠父親的退休金,媽媽除了撿魚蝦省菜錢,還靠撿拾保特瓶變賣貼補家用,不過老媽媽卻說,只要三個兒子沒變壞,不會催促他們找工作養家。
 
  不少人看到這則新聞大嘆「養兒難防老」,拿這則新聞詢問阿美姨意見,她卻不覺得有哪裡奇怪。她說,「我們的孩子不是不爭氣,只是還沒遇到對的人、對的工作罷了!」
 
附註:根據老齡科研中心的調查,中國有65%以上的家庭存在“老養小”現象,有30%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,這些早該自立卻因種種原因依然「吃定」父母的人被媒體稱為「啃老族」。社會學者認為,隨著就業壓力增大,以及獨生子女逐漸成年,啃老族的隊伍還將擴大。而中國將在10多年後進入老齡化社會,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中國家庭生活的「第一殺手」。嚴峻的現實是,眾多子女不僅不能贍養老人,而且還在坐吃老人們微薄的養老金。
 
  “啃老族”在我國是個新名詞,卻是個舶來品。它的前身叫“袋鼠族”。最早見於法國的《快報》。比喻大學畢業後,到了就業年齡,卻以薪水少等為理由,仍依賴父母的那些年輕人。在中國,“啃老族”是個新失業群體,且不斷壯大增加,由此帶來很多不和諧的社會問題。據媒體調查,目前“啃老族”主要有以下人群:一是大學畢業生,由於就業比較挑剔,總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,這一類約佔20%;二是以工作太累、太緊張、不適應為由自動離職的,佔10%左右;三是“創業幻想型”的青年人,他們雖有強烈的創業願望,但沒有目標,缺乏真才實學,總是不成功又不願“居人籬下”當個打工者,這一類約佔20%;四是頻繁跳槽者,跳來跳去最後找不到工作,這一類佔10%;五類是單位輪調的年輕人,習慣用過去輕鬆的工作與如今的緊張繁忙相對比,越比越不如意,幹脆不就業,這一類佔10%左右;最後一類是文化低、技能差,只能在中低階勞動力市場上找苦力累工作,因怕苦、怕累索性躺在家中“啃”父母,這一類佔30%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紜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