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陳珮雯、林玉珮 出處:親子天下

少子化時代,學校供過於求,台灣教育也邁入「家長擇校世代」。《親子天下》調查,超過五成的家長曾為了孩子的就學而遷戶籍;幫孩子選學校,會參訪二至五間的學校。而且,私立中、小學大受現代孟母的歡迎。但家長心中的好學校,並非升學優先,而是品格為重…


advertisment

少子化海嘯來得又急又洶,根據內政部統計,二○○八年出生的台灣之子首度跌破二十萬,僅有十九萬八千人,不到二十年前小學入學新生人數的一半。而根據教育部統計,二○○八年國小畢業生人數約三十一萬人,對照去年的出生嬰兒數量,六年後,台灣國民小學的新生數量將大幅縮減近四成。


這個數字意謂著,國民義務教育將邁向消費者主導的時代。幾年後,國民中、小學的供給將遠超過需求,現今兩千多所小學、七百多所國中校長,未來招生時,可能要捧著獨具特色的辦學企劃,才能說服家長讓孩子入學。


台北市南湖國小校長馮清皇說,少子化,學校供過於求,學區已經框不住家長的選擇了。如果學區規定的學校不符合父母的期待,就會像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形容的,「父母會『用腳選校』」。


家長的「教育自由選擇」權,跟著少子化浪潮水漲船高,父母對孩子該念什麼學校,更有主張,面對孩子的就學,從過去被動、義務地接受學區安排,轉為主動選擇適合孩子發展的學校。更有愈來愈多父母出現捨近求遠的擇校行動,為了孩子能念好學校,從跨區、跨鄉鎮、甚至不惜換工作、搬家、遷戶口,進行島內移民,不斷上演著「孟母三遷」現代版。

家長教育選擇權大興,台灣選校時代來臨

根據《親子天下》「家長選校大調查」結果顯示,近八成的家長曾為了幫孩子選學校而苦惱,更有七成以上的家長思考過學區以外的學校,交叉分析也顯示,年收入愈高的家庭,會思考學區之外選擇的比率也愈高。逾五成的家長採取實際行動,為了小孩能就讀心中理想的學校而遷戶籍。在孩子準備進入中、小學前,有近五成的家長,事前參觀了二至五間的學校。雖然家長的選擇意願高,但是相關資訊非常封閉,在幫孩子找學校時,多半都是靠「親朋好友打聽」取得相關訊息。


從台北市大直北安路開車到大屯山上的湖山國小,淇淇媽媽再熟悉不過了,她每天山下、山上來來回回接送淇淇兄妹,長達十一年了。淇淇媽媽是一家室內設計公司的負責人,工作很忙,但她說,「每天少睡半個小時,可以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,很值得的。」
雖然住家學區裡的永安國小是出了名的明星學校,但淇淇媽媽覺得學生人數太多,光是下課要上個廁所都排不到,久了也會影響健康。


而在被淇淇稱為「夢幻島」的湖山國小,每一年級只有一個班,每位老師都認識所有學生。校園有樹屋、溫泉、生態池,還有雨天會在校門口打傘接小朋友進學校的校長、主任們。淇淇媽媽說,「孩子是受到每一位老師的關愛,這是大學校看不到的。」


從大學時代對教育就懷抱理想、充滿熱情的郭朝清,十二年前返回家鄉宜蘭礁溪進入某公立小學當老師。開學沒幾天,他對看到的教育現場實況「非常震驚」:幾乎每個低年級老師都拿著『愛的小手』進教室,然後,不時聽到老師的咆哮聲,還有,啪!啪!啪!的打手掌聲。「我怎麼能讓我的孩子讀這樣的學校!」郭朝清未雨綢繆,為當時幼齡的兒子尋找能「以孩子成長為中心」、「孩子成長為一個真正的人」的理想教育學校。


他選擇了宜蘭公辦民營的慈心華德福學校,從礁溪到冬山,不但二個孩子先後進入這所由宜蘭縣政府特許的實驗中小學,郭朝清自己也成為華德福教師。


私校崛起,公校的警訊

在公校供過於求、家長選擇權高漲的時代裡,過往被認為是菁英貴族、富裕人家才念得起的私立中小學,也成為重視教育、雙薪中產階級的新選擇。


《親子天下》針對四八○○名家長的網路調查顯示,如果經濟能力許可,五成五以上的家長會讓孩子就讀私立中小學。近六成五的家長認為,目前私立中、小學的教學品質比公立好。五成六的父母同意,整體來說,私校提供的「服務」較能滿足其需求。


原本孩子就讀北市公立小學的施煥陽,在上學期將升上小四的兒子轉到私立學校,原因是孩子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,長期與導師的互動關係不良,有一天小孩與老師甚至在班級走廊上演追逐戰。轉到私立小學一學期之後,施煥陽認為,私立學校教師的教學熱忱及親師互動明顯比公立學校好。


在出版業服務的陳意鳳是雙薪家庭,小孩下課後,不知該送到哪去,又不想讓孩子搭車前往安親班,徒增交通旅途中的風險。再從費用上考量,公立學校的學費加上安親班的收費,總體教育費用與念私立小學差距不大,私小下課後,學校還會安排老師進行課輔,或進行社團、才藝活動,提供一站購足的教育服務解決方案,因此,陳意鳳在女兒小一時,就決定讓她念私立小學。


在台灣二千六百所小學中,一百七十所私立小學僅佔六.五%,卻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家長會選擇讓小孩念私校,私校大受歡迎的現象,無疑值得現今公立學校省思。


理想學校:品格優先,升學擺後面

現代孟母心目中理想的好學校,並非印象中的升學掛帥,而是品格優先。


調查結果顯示,家長幫孩子找學校,最重視的前三名項目分別是「學校對品格教育的重視程度」、「交通及接送便利性」、「環境與設備」,「學校升學率或學生學力表現」已排名至第六。


針對品格教育,私校真的做得比公校好嗎?調查中顯示,超過半數的家長不同意目前私立中、小學比公立學校更重視品格教育。


不滿意的孩子目前就讀學校的項目,前三項優先分別是「教師的教學風格與文化」、「學校對品格教育的重視程度」、「環境與設備」。


「品格教育要以身作則,但現在有些老師卻連這點都做不到」,孩子就讀北市明星國小二年級、在班上當愛心媽媽的凃士明說,有次宗教團體趁晨間故事時間到班,透過手語帶動唱的方式,教導班上孩子扶貧助弱的觀念,為了活絡現場學習氣氛,開口邀請老師一起參與,沒想到老師不但沒有回應,連頭也不抬一下,「應對他人的邀約,就算不想參與,也要有禮貌的拒絕,這不是我們在家一直教導孩子的嗎?」


凃士明指出,孩子才小二,接近月考時,每天花兩小時的時間考試,要訂正的測驗卷一拿回家,連家長都嚇傻了,密密麻麻的兩頁,成人都不見得有耐心看完題目,更何況是一個專注力有限的小二學生。


比起兩頁考卷、每天花一半的上課時來考試,凃士明更希望老師能以身作則,重視孩子品格的養成。
同樣家住北市的王萍貞說,從小孩回家的談話間就能觀察學校落實品格教育的程度,她發現,當前校園的品格教育真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最近就讀小四的女兒帶回家的同班同學故事,讓她聽了潸然淚下。


女兒班上有位行為乖張的孩子,除了不服老師的管教,還會至校園停車場,以沙子塞堵老師們的汽機車排氣管,導師拿這個孩子沒辦法,即開始以言語威脅:「如果你再不聽話,我會告訴你爸爸,讓他打死你。」老師會這麼說是因為,這個孩子處在家暴的環境下,有次來上學,這位孩子的某側臉頰是片的泛紫。


王萍貞不能理解,老師對這個孩子的管教方式為什麼不能多點愛心與耐心,或是向校方、外界尋求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他,反而還利用孩子遭家暴的恐懼進行管教。 


少子化的趨勢下,家長選擇權高漲的「買方市場」,將有機會創造出更多讓孩子快樂上學的「更好的學校」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紜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