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4年,台灣邁入12年國民教育元年,遺憾的是,上路迄今亂象叢生,導致考生與家長焦慮無助,教育專家搖頭嘆息。問題究竟出在哪裡?要如何補救?

在6月20日高中職第一次免試入學放榜之前,《今周刊》深入訪問考生、家長與專家, 耙梳問題並提出對策,期待未來能漸步入正軌。

台北市私立華興中學一對雙胞胎畢業生許人仁、許人友,是十二年國教考試引導教學與適性入學,正反兩極的案例。

許人友知道十二年國教政策時,正值她小學五、六年級。她說:「一開始聽到很開心 不用考試。」七、八年級時,相關辦法陸續出來,大家被制度逼著跑,先是忙著找社團,在學校的一切比賽要拿名次,做很多額外事務;一度傳說要考PISA(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),大家忙著補PISA;後來政策決定超額比序比作文,同學們就開始補作文、看課外書,一星期寫三篇作文給老師改。「大家很慌,沒人知道該怎麼辦、會怎樣。」

「連填志願也變成打心理戰,好像選錯高中人生就完蛋,家長、老師、學生都很不知所措。」許人友說。制度設計彷彿在引誘學生投機,她說,很多人一開始就直接鎖定特招,因為基北特招只考國文、英文、數學,而會考必須準備五科(加自然、社會)和作文,作文風險太高,故全部放棄。

在這過程中,「很多同學選擇直升或出國讀書,不要面對這個痛苦的過程。」她說。

許人友的雙胞胎姊姊許人仁在校成績不理想,常被排擠,很早就決定念職校。三、四月她參加高中職博覽會,決定讀時尚美容,一星期在店裡實習四天、上課兩天,僅周休一日。她與父母約定三年學習必須拿到美容美髮兩張證照,畢業後再決定要不要升學,「她是五B作文四級分(達到「基礎」標準)的小孩;但我對她說,無論成績如何,只要找到興趣,快樂認真學習,都可以活出五A的精采人生!」「她一天工作要十二個小時,一直站著很累,但臉上卻充滿自信光彩,這在學校沒有過。

2014年,台灣邁入12年國民教育元年,遺憾的是,上路迄今亂象叢生,導致考生與家長焦慮無助,教育專家搖頭嘆息。問題究竟出在哪裡?要如何補救?

」許媽媽林香蘭對這個女兒的決定很滿意。

早已立定志向的許人仁,逃過十二年國教「折磨」人的過程,但今年有近二十七萬名考生就像妹妹許人友一樣,成為新制的白老鼠,迄今出現的亂象無數,整個社會為之大譁。

其實,十二年國教精神是對的,讓學生在沒有升學壓力的環境下,去摸索興趣,多元適性發展。而執行上,就該落實免試就近入學,就像一九六八年執行的九年國民教育,就近分發,取消考試;但十二年國教執行沒有一步到位,讓考生與家長陷入焦慮深淵。

教育部推出半套的十二年國教方案,主要關鍵就在於家長擺脫不了精英名校迷思,而明星高中的校長、校友強力反彈,執政者又沒有能力說服。

這樣的短視近利,讓全民付出慘痛代價。事實上,國內外相關研究均顯示,從比馬龍效應(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,在小學教學上驗證,高期待會促進學生的高表現)得知,將高分群學生分散到各校,既能使高分群學生的表現優於將他們集中於名校時,更能使其他同儕受惠。

羅東高中前校長吳清鏞曾針對二○○六、○七年學測成績進行研究,基測(升高中)前一○%的學生,如果選擇跨縣市就讀前二志願,與留在當地就讀社區高中,三年後學測(升大學)平均總級分為六十五.二一與六十九.八七,相差達四.六級分。也就是說,只要離家遠,成績就不如就近入學的高中生。

十二年國教總綱委員、中華民國教育改革協會常務理事丁志仁指出,在教育實務上,同儕是較師資和設備更為重要的學習資源。

2014年,台灣邁入12年國民教育元年,遺憾的是,上路迄今亂象叢生,導致考生與家長焦慮無助,教育專家搖頭嘆息。問題究竟出在哪裡?要如何補救?

將高分群學生集中於少數名校,既降低了他們自身的學習表現,更因剝奪優質同儕的原因,大幅降低其他學校學生的學習表現,「我們不是要打擊精英教育,而是要分散式精英教育。」

贊成十二年國教理念的人所在多有,但執政者卻畏於反對者壓力,不敢戴著頭盔在槍林彈雨下往前衝;他們打算用時間換空間慢慢改,等時間過去了,明星學校光環褪色,改革阻力變小,事情就水到渠成。

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。結果搞到只想就近入學,完全不迷戀明星高中的家長學生也無法如願。
 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紜紜 的頭像
    紜紜

    秘密寶貝花園

    紜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