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/龔明鑫

明明經濟數據都還沒轉好,為何股市卻已漲五成?除了資金充沛無處去而被導入股市外,多少真真假假的消息,趁亂在市場中興風作浪,若能在不景氣時引導寬鬆的資金到生產性投資,才能在景氣來臨時有更大的能量,否則再次金融泡沫化的風險不可不慎。

日前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說明第一季經濟成長率,並回答問題時,其中有一個提問來自鳳凰衛視記者:我們的問題跟兩個數字有關,一個是貨幣供應量,一個是第一季度的金融機構的貸款投放。

我們看到消息說,第一季度這些金融機構的貸款已經完成了全年九○%的目標,市場有擔心,我們請問李曉超先生,這是不是會引起新一輪的價格上漲,以致導致新的通脹,甚至引起經濟的滯脹,第一季度用完了指標,到第三季度貸款減少,會不會導致經濟運行放緩?

李曉超回答,在目前經濟增長速度還低於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、國際價格水準仍在低位運行,以及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還比較充裕的情形下,不致產生通膨的問題。

不過,就筆者個人對此提問顧慮的解讀是,中國在第一季傾全國之力,甚至把一年的放款額度,一季就用掉了九○%,結果也只能使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維持在六‧一%,雖然消費及投資成長幅度增加,但工業生產成長幅度大幅萎縮,出口亦呈現近兩成幅度的衰退,那麼接下來三季呢?如果沒有了同樣的放款額度,別說是保八,恐怕能否維持六%以上成長幅度,都可能面臨挑戰。

但若中國持續以同樣於第一季幅度的金融放款,恐怕今年的貨幣供給成長就不會只有第一季的二五‧五%而已,又倘若全球景氣沒有明顯復甦,那麼這些超額的金融貸放,勢必流向股市及房市,將更加深資產價格的飆漲泡沫。

瑞士信貸(香港)董事總經理、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出,中國經濟出現「冷熱不勻」問題,自實施人民幣四兆元振興方案以來,除了出現由政府政策帶動的「人為」增長,也有一些「非人為」的增長,如股市、房市、汽車消費等,都有過熱的情形。整體而言,陶冬認為,中國的經濟「冷熱不勻」,房市、股市「熱」,出口及企業投資部分「冷」。

相對於中國金融的全面性熱絡,近來台灣的熱,則較集中於股市,實質面的出口衰退在三月份還是達到二七‧九%,對中國大陸及東協出口衰退幅度也仍高達四四‧四%及四四%,若說有中國急單對出口產生效益,也只是由一、二月份的衰退五○%幅度,縮減為四四‧四%,幾可以杯水車薪來形容。在進口的部分,三月份資本設備進口衰退幅度,比起一、二月份的三九‧八%,擴大到四八‧七%,也就是說,民間投資惡化的程度仍持續發生。

一、二月份製造業的生產指數衰退三七‧○二%,建築工程業衰退二六%,外銷訂單也衰退三二‧七三%,其中,中國(含香港)訂單更衰退四二‧○一%,而一至三月批發、零售及餐飲業營收也仍衰退一三‧四七%。因此,從實質面來看,消費、投資、生產及出口都仍處於低檔狀況,實在不能說是景氣轉向了。

另外,由主要金融機構放款與投資資料,則可以看得更清楚,從去年十二月及一、二月主要金融機構放款與投資,合計是減少一四八七億元,其中放款減少高達四四八一億元,但在證券投資及對政府債權則分別增加了二九九五億元、三七五四億元。

也就是說,在政府刻意塑造寬鬆的貨幣環境下,一般民眾並沒有因此多融資消費或投資,反過來說,銀行也實在不敢那麼積極地挺企業投資及民眾消費,而銀行將此過多的游資,除了大量借給了政府之外,其餘一股腦兒注入證券投資上。我們並不清楚,這近三千億元證券投資,有多少分配至股市上,合理的推測,至少產生了鎖籌碼的效果。

不過,股市要漲,除了資金面及籌碼面外,總是要有實質面的題材,近來,媒體的版面無一不是利多消息,其中,中國內需及家電下鄉更是媒體注目的焦點。

我們從上述台灣出口的資料,以及中國大陸第一季進口衰退仍高達三○‧九%的情形來看,中國內需及家電下鄉並沒有產生台灣出口明顯的實質利益。當然,由於台灣接單、中國生產的模式普遍,因此,台商業績的好轉,不必然會反映在國內生產及附加價值的增加上,事實上,絕大部分中國家電下鄉的標案,也都由中國本地企業標得,生產也絕大部分在中國境內,因此,倘若要將中國內需及家電下鄉與台股相連結,還是得看上市櫃公司的實際業績。

不過即便如此,我們由拓墣產業研究所在二月廿五日所發布的新聞稿顯示,中國家電下鄉,對於台灣品牌廠商及零組件供應商所創造的商機,至第三期為止約為二十幾億人民幣。二十幾億人民幣的商機,應該是不足以支撐台股上漲五○%的題材。

更弔詭的是,當初最早因為急單效應被外資機構調升投資評等的台積電,近來,卻被外資機構因為庫存的疑慮而調降投資評等,這之間的時間差距也還不到三個月。

另外,更戲劇性的報導則是,中鋼才在前一陣子想要打折將存貨出清到中國,而被立委提出質疑,怎麼幾個星期後,卻變成業績大好,而成為股市競逐的標的?這麼多混亂及矛盾的資訊,或許是投機客一展身手的好時機,但對於無法區別這些真真假假資訊的投資人,卻是最大的風險。

近來,無論是中國或台灣,都出現實質面還不透明,但股市卻漲翻天的現象,而這樣的情形,或多或少與寬鬆的金融環境有關。

原本在不景氣時期,倘若可以將寬鬆的資金引導至生產性的投資或升級,那麼,等到景氣復甦時,便能有更大的成長能量,但倘若資金被導引至金融或資產價格的推升上,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資源,也可能埋下再度泡沫化的隱憂。

因此,景氣最重要的觀察指標,還是得回歸到民間投資什麼時候開始再度增加,而非關注在股市或房地產價格上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紜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